财新传媒
2015年12月15日 14:57

这轮历时最长的债券牛市还将如何演绎

 

2014年初以来,我国债市迎来重建证券市场以来历时最长的牛市。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目标之下,央行多次加大宽松力度,在201411月之前通过定向宽松手段向市场注入资金,使市场利率下降;在11月之后则是通过降准降息的全面宽松手段使存量的存贷款利率下降。在央行“多措并举”的宽松手段之下,债券市场迎来了一轮波轮壮阔的史上最长的牛市,这轮史无前例的牛市伴随的是经济“三期叠加”时期中的去杠杆、去产能和经济转型,非常...

阅读全文>>
2015年11月18日 09:34

中国正在重塑资本市场新平衡格局

  经过4个多月的再平衡和心理修复期,股市或将维持震荡向上格局,债市在宽松资金面下仍然长期看牛,短期或有震荡风险。在财政政策发力下,地方基建项目将成银行信贷增长新动力,未来资金将更多通过股市和债市进入企业,以股市和债市为主的资本市场将迎来春天。

 6月以来的沪深股市暴跌打破了原有的金融体系格局和资金链条,股市资金回流银行体系导致债市暴涨。经历了股市的大起大落和债市的一骑绝尘,经过了4个多月的再平衡和...

阅读全文>>
2015年11月05日 13:52

双降之后,债牛继续,结构分化

央行在“霜降”来临之际进行降准和降息的“双降”,给深秋的季节送来一阵暖风。“双降”实际上也是央行今年推出的新型货币政策组合拳,此前并未使用过,在“股灾”中剑才出鞘。6月底和8月底的那两次“双降”均是在股市大幅下跌之后,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稳定市场信心,而此次“双降”并未遇上股市大幅下挫,那么央妈又意在何为?笔者认为,虽然市场普遍预计央行会在四季度降息一次、降准至少一次,但此次同时降准、降息仍然略超市场预...

阅读全文>>
2015年10月14日 21:52

从期限利差变化看长期利率走势

从期限利差变化看长期利率走势

债券收益率曲线反映了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即不同期限时点上的资金供求关系。学术界对于期限结构的原理阐述,主要有预期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和优先置产理论。每种理论都有它们的优缺点,都有独到之处和不完善之处,因为在实际中对收益率曲线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元化,单一理论难免以偏概全,需要综合不同的理论进行综合分析。

预期理论认为投资者将未来的利率预期反映在期限结构中,即认为未来利率上升则收益率曲线...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29日 10:14

从泰勒法则看货币政策思路与短期利率走势

从泰勒法则看货币政策思路与短期利率走势

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泰勒提出了一条用于描述短期利率如何针对通胀率和产出变化调整的准则。泰勒法则形式上非常简单,即:i=均衡利率+0.5(通胀率-目标通胀率)+0.5(实际经济增速-潜在经济增长率),其中i为实际利率,如果替换为名义利率,则为R=通胀率+均衡利率+0.5(通胀率-目标通胀率)+0.5(实际经济增速-潜在经济增长率)

以笔者之见,泰勒法则的经济含义大于其数学含义,它反映了央行最关注的两项指标,经济增长和通胀,它以优美...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21日 14:22

理财产品收益率仍有进一步下行空间

随着市场资金进一步宽松,股市资金回流债市和理财产品,预计未来半年内理财产品收益率将普遍下降3050bp,股份制银行6个月以内理财收益率或降到4.5%以下,大型银行将降至3.0%左右。若投资者有较长期的闲置资金,则配置较长期限资金要优于较短期限。

随着货币市场资金面宽松及市场利率下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过去十年,银行理财产品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为投资者创造了显著高于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促进...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15日 13:35

从收益率曲线看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前景

债券市场是发展直接融资体系的重要环节,而债券市场的发展,关键在于有效的收益率曲线和合理的信用风险溢价。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就债市而言,首先,要有无风险定价的基准,即国债收益率曲线,能反映资金的基本供求关系;然后再有基于无风险收益率之上的风险定价,反映不同评级的金融债、企业债的风险水平,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需求。

国债...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06日 15:17

宽货币传导到宽信用是政策着力点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股市巨幅震荡、汇率中间价改革引发人民币贬值预期,虽然市场动荡、反应剧烈,但未来的宏观政策仍然有三个方向保持不变: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方向不变,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方向不变,三是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变。同时,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企业去杠杆、去产能过剩的三重压力之下,宏观政策的力度有待加强。

货币宽松主要对冲实体需求不足

 刚刚过去的8月,对于中国央行而言非同寻常,在一个月...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25日 20:47

央行双降——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在夏去秋来的时节,本是凉风有信、秋月无边的良辰美景,但是股市的暴跌让人透彻心骨、冷若冰心。在萧瑟的秋风中,央行送来了大礼,这次真的是“双降”——降息+全面降准,比6月28日的那次还彻底,那次是定向降准,这次是全面降准。 那么,此次降准的原因、效果会如何。

一、为何此时双降

1、经济不景气,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严重疲软,债务负担过重,需要量化宽松政策的护航。笔者之前撰文认为,4月份降准1个百分点就标志着全面量...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19日 20:09

双重下行周期叠加,经济需要“美丽”的去杠杆

双重下行周期叠加,经济需要“美丽”的去杠杆

经济周期可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康波周期就是一种长经济周期,康氏认为发达商品经济中存在的一个为期50至60年的长周期,第一个康波周期1783-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代,1843-1897年是蒸汽机和钢铁时代,1897-1945则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代。二战结束后开启了信息技术时代,直到2000年左右进入互联网时代。从历史长周期看,目前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初始阶段。

长周期的演变取决于技术进步,如18...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05日 13:07

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关键期

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关键期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7%,达到年度增长目标。事实上,GDP增速在7.0%或6.9%已不重要,今天对中国经济而言,更需细细解剖产业结构、需求拉动和驱动因素。产业转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求升级尚需时日,解决资本的结构性问题也需多方努力。但是,只要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大方向没变,改革动力不减,经过“痛苦”的转型,相信经济终能“破茧成蝶”,迎来高质量的稳健增长期。

 

  GDP产业结构,一般分为三大产业...

阅读全文>>
2015年07月28日 15:28

银行转型要找准对接资本市场业务的切入点

银行转型要找准对接资本市场业务的切入点

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余额131.58万亿,同比增长11.9%;而同期M2余额为133.3万亿,同比增长11.8%。社会融资规模和M2无论在余额还是增速上都惊人形似。这是巧合还是有规律可循?实际上,社会融资规模与M2既存在共性,也有差异性,而数据如此接近是偶然中的必然。

  社会融资规模由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承兑汇票、企业债和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所构成,主要涵盖企业融资规模,并不包括政府融资,如国债和地方政府债...

阅读全文>>
2015年07月23日 17:52

从“股灾”看如何建设成熟理性的资本市场

从“股灾”看如何建设成熟理性的资本市场

中国的股市从诞生伊始,就注定不是一马平川的发展道路,与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相比,其具有四大显著特点:融资功能重于投资功能,投机者多于投资者,为国企服务多于为民企,政府导向多于市场行为。

  资本市场功能不尽完善

  虽然制度不尽完善,但中国股市经历了“野蛮生长”阶段,上证指数从1990年上交所成立时的100点提升到目前的4000点附近,不考虑分红年化收益率16.2%,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1.9万亿增加到201...

阅读全文>>
2015年07月21日 10:13

债券市场总量快速增长不能掩盖结构矛盾

债券市场总量快速增长不能掩盖结构矛盾

债券市场募集的资金大部分进入了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真正进入实体经济的部分较少。真正的企业融资需求有所放缓。债券市场的发展并不乐观。

为使债券市场承载更多的资本市场的重任,需要减少对企业债和公司债的发行限制,减少审批环节,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让市场来决定债券交易;拓展债券市场的投资主体,增加非银行机构的占比;全盘统筹,促进债券市场结构优化。

根据央行公布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8...

阅读全文>>
2015年07月15日 09:46

进一步理顺地方债发行机制

根据2013年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结果,2015年共有到期地方政府债务1.86万亿。在房地产增速放缓、卖地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为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今年财政部分别于3月和6月推出两批各1万亿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方案,将地方政府债务转化为可交易的债券形式,一是使债务更加透明化,二是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减少其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地方债目前发行情况

从目前地方债发行总量看,自5月发行第一笔地方政府债券开始,5、6月共发行8682亿...

阅读全文>>
2015年07月09日 18:09

降低长端利率成下阶段货币政策目标

继去年11月降息之后,央行在半年之内连续三次降息、两次全面降准、一次定向降准,贷款基准利率共下调90bp,存款基准利率共下调75bp,力度之大只有2008年四季度全球金融危机时可比:当时在一个季度内将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189bp,存款准备金率下调3个百分点。当年降息降准效果立竿见影,2009年二季度GDP增速即从6.6%恢复至8.4%的水平。而此轮降准降息要显示成效,时间长度得大大拉长。

  其一,央行降准的意图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阅读全文>>
2015年06月30日 08:38

市场缘何会对“双降”利好不领情

 央行在A股连续大跌的关口两箭齐发,试图稳定市场情绪。但出乎很多人的期待,市场似并不领情,双降利好在周一市场中只维持不到10分钟:大盘高开2%后迅速翻绿为下跌2%,创业板指数开盘上涨,10分钟内即下跌6.9%

  任何分析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走势、货币政策空间以及股市相对价位。同样的降息政策,在去年11月可能引爆牛市,但在如今边际效用明显递减。此次政策调整为这半年以来货币政策宽松的升级版,但...

阅读全文>>
2015年06月25日 10:09

货币政策空间收窄,稳增长瞩望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接力

 关于当前货币政策走势,市场普遍认为央行仍有较大降息降准空间,但笔者认为空间有限,并且边际效果递减,需由财政政策接力稳增长。

  去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由定向宽松逐步转向全面宽松,去年11月首次降息之后,半年内已经三次降息、两次降准,其中贷款基准利率共下调90bp,存款基准利率共下调75bp,这种力度和频度只有2008年四季度时才可比拟:当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口急剧衰退导致经济增速陡然下滑,从当年三季...

阅读全文>>
2015年06月18日 15:43

5月社会融资回升表象难掩信贷需求疲软实情

5月新增贷款环比增加,社会融资规模也有所回升,但这并未改变信贷需求依然疲软的事实,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分析信贷需求,不能只局限于贷款,而要扩展到社会融资规模情况,而且不能只看总量,还要看融资结构的变化。

  随着企业和个人融资渠道逐渐多样化,相对于贷款,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更加全面和客观。从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看,2008年之前基本保持与名义GDP同步的增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与GDP之比维持在120%左右。2009年是分水...

阅读全文>>
2015年06月03日 12:16

行情演变有其逻辑 运气从来难以持久

在经历上周四、周五的巨幅震荡后,本周沪深股市行情继续上行。这一次牛市行情,还真是不一样。今年以来A股上证指数已上涨43%,创业板指数上涨140%。随着A股市场的热度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投身股市,甚至不惜加杠杆。未来行情还会怎么走,一些人觉得,似乎以前的那些分析方法不合适了。笔者则认为,说这一次行情不一样,是从经济全局的大背景而言的,而股市行情的演变则还有其自身的逻辑,那就是取决于基本面、资金面和市场情绪...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