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5月新增贷款环比增加,社会融资规模也有所回升,但这并未改变信贷需求依然疲软的事实,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分析信贷需求,不能只局限于贷款,而要扩展到社会融资规模情况,而且不能只看总量,还要看融资结构的变化。

  随着企业和个人融资渠道逐渐多样化,相对于贷款,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更加全面和客观。从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看,2008年之前基本保持与名义GDP同步的增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与GDP之比维持在120%左右。2009年是分水岭,由于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当年社会融资规模激增35%,较GDP增速高出26个百分点,与GDP之比达148%,较2008年提高28个百分点。随后,社会融资规模保持略快于GDP增速的增长势头,2014年末与GDP之比达193%,显示社会整体的负债水平在快速上升。

  从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看,新增贷款占比最高,但自2002年以来保持持续下降态势,从92%降至2013年的51%,2014年随着表外融资尤其信托融资的收缩,贷款占比回升至59%。信托贷款占比在2013年达到高点超过10%,但2014年回落到3%。随着债券市场发展,企业债券融资规模稳步提升,2014年占比达15%;委托贷款近几年增长较快,去年占比达15%;股票融资在经历了20122013年的低迷后,去年有所回升,占比达到3%。总体而言,非信贷类融资渠道占比在趋势性提升,意味着社会融资更趋多元化,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渠道占比在明显增大。

  对去年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的回升,可能的解释是总体需求回落挤压表外融资,尤其信托融资,因为表外融资由于环节多总体成本要显著高于表内信贷,因此企业将部分表外融资转向表内,使信贷占比明显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信托贷款融资继续大幅下滑,15月为负增长,贷款占总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高达76%,反映了总需求疲软的格局下表外融资持续大幅萎缩。与此同时,即使贷款投放增长尚可,但新增贷款中票据融资占比显著上升,从一季度的5%上升到5月的25%,反映了实际信贷需求疲软,银行以票据贷款占用信贷额度;而同期企业中长期贷款从40%降到28%,企业对中长期投资信心下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类信贷表外融资在企业融资渠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推动了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壮大。如今监管层并没有严厉打压影子银行体系,而是采取规范化的疏导策略,引导其合理发展,所以各种表外渠道仍然畅通。因此,表外融资的急剧萎缩并不是正常的经济现象,以笔者之见,可以解释为几方面原因:一是经济增速下滑,总需求疲软。今年14月投资累计增速下滑至12%,创2000年以来最低水平;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0%,较年初下降1.9个百分点;5月出口增速同比下降3%,进口同比下降17.6%,进口大幅下滑亦说明内需疲软。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需求同步下滑,导致企业投资的信心明显回落。

  二是企业的去杠杆需求。今年一季度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降至5.2%,而同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6%,这意味着对于工业企业而言,盈利还不足以覆盖贷款利息支出,而且表外融资成本大多数在10%以上,显著高于贷款成本。在经济下行周期,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而借贷成本没有显著下降,企业去杠杆的需求自然比较强烈,首当其冲的是借贷成本较高的表外融资,遂使今年表外融资急剧萎缩。

  三是部分贷款用于借新还旧。2014年末总体120万亿左右的债务总量,照保守7%的平均借贷成本,需还利息8.4万亿,占去年新增贷款的86%。由于存量债务成本的下降尚需时间,而企业资产端收益率又随着经济增速下滑而下降,部分效益不好的企业甚至需要通过借贷来归还之前的利息。在我国刚性兑付未打破、企业破产机制尚不成熟、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国企的情况下,加上银行严控不良贷款率的压力,企业、地方政府和银行三方具有共同的利益导向,即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延迟不良贷款的爆发。

  信贷需求反映了经济的活跃度和企业对前景的信心,目前虽然央行通过连续降息降准以及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定向宽松手段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有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但从根本上来说,信贷是需求拉动的,而非资金供给推动的。资金供给再充裕,融资成本再低,若企业判断投资盈利前景黯淡,也不会去贷款增加投资。还有一种可能性,即在经济相对低迷时候,企业通过低成本贷款去替换以前的高成本贷款,或以资金归还贷款,去杠杆操作,在经济低迷时留存实力,蓄势待发。

  从融资总量看,15月社会融资规模累计6.9万亿,同比少增1.6万亿,反映了社会融资需求的下降,背后是社会总需求的下降,具体表现为投资、出口和消费增速的下降。从融资结构看,表外融资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急剧萎缩,今年二季度信托融资甚至为负增长,体现了企业总体信贷需求下降,并且由于表外融资成本较高,企业降融资成本、去杠杆的需求比较强烈。可见,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企业去杠杆、降低企业债务成本,但对企业的信贷需求无法产生直接拉动作用。所以,从根本上说,要理顺利率传导机制,真正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仍需通过结构性改革,促使新兴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业、僵尸企业,激发企业活力。

(文章刊发于《上海证券报》)

 

话题:



0

推荐

滕飞

滕飞

72篇文章 5年前更新

CFA,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首席分析师,长期为《财经》《上海证券报》等主流媒体撰写专栏。个人邮箱:tengf09@yeah.net,欢迎关注公众号滕飞宏观策略研究(微信号:tengfeifinance).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