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9月底,银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发文《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236号文),约束商业银行存款冲时点行为。三部委联合发文足以证明监管层对此事的重视,试图通过规范银行的经营行为,减少存款冲时点现象,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银行业的存款冲时点行为实质上是零和博弈——整个银行业的存款总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却由于对时点存款的竞争徒增了银行业的经营成本和缴存存款准备金的成本,那为什么各家银行如此热衷于存款冲时点?根源在于它带给银行的利益足以覆盖上述成本。一是在以规模论排名的内外部环境下,规模指标对于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外部投资者、监管机构看待银行的影响力和发展速度,都将规模指标视为重要依据,其次银行内部各家分行的“江湖地位”也将规模作为重要指标,这种内外部的指标导向决定了银行自上而下对时点存款的重视。二是监管机构存贷比监管指标以时点数据为主,因此银行为达到监管要求,更加重视时点指标。三是银行在设计内部考核指标时,在内外部环境和存贷比要求下,将分行时点存款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使得分行有足够的动力去冲击时点存款;而且在我国银行业的总--支行体制下,时点规模决定了分行、支行领导的位置和上升空间,因此任务指标层层加码,传导到客户经理层级则压力很大,迫使客户经理用各种手段拉存款。上述外部环境、监管指标、内部考核三方面的导向下,存款冲时点都是利益大于成本的理性选择。

然而,目前的宏观环境、政策导向均发生了一定的转变。首先是7月份银监会调整存贷比监管口径,允许稳定的负债资金替代存款的作用,实质上放松了银行的存贷比,弱化了时点存款的作用,因而银行月末时点的存款约束下降,存款冲时点的外部激励下降。其次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下,商业银行的利差空间缩窄,利润增长难度加大,商业银行不能像以前那样“财大气粗”,必须衡量冲时点带来的经营成本、流动性成本的增加,因此有部分银行已经开始主动弱化内部时点存款的考核,而以日均存款替代。从舆论导向看,媒体、投资者对银行的观察也更加理性化,弱化对时点规模的关注,而更加关注银行的质量、效益、风险管理水平等可持续指标。而从大的外部环境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从追求增长速度转向追求增长质量,从投资驱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银行业也应该与时俱进,与经济新常态接轨,从粗放式增长转变为精细式增长,更加注重修炼“内功”,转变过于看重时点规模的惯性思维。在上述外部宏观环境、存贷比监管放松、内部考评体系转变的三重因素下,针对存款冲时点的监管新规也就应运而生。

当然,出台存款偏离度监管新规的直接推动力是为了响应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以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36号文中的存款偏离度指标和相应的处罚措施足以限制商业银行存款冲时点的冲动,商业银行不能再走歪门邪道虚增存款,而不得不踏踏实实以服务和产品赢得客户获取存款,因此长远看对于整个银行业而言未必不是好事,使银行更专注于主业经营,而不是耗费精力和成本去增加时点存款。监管新规有助于降低银行存款冲时点带来的成本,但是其对于降低银行的整体负债成本有多大影响,其中又有多大程度能传导到企业融资成本,这些效果都有待时间检验。

除商业银行外,受影响最大的群体应是资金掮客和中介,他们在季末时点利用信息和关系优势赚取高额利息,成为制度的套利者,实际上对于实体经济没有任何贡献,反而可能由于他们的存在提高银行竞争存款的成本。对于国家统计机构而言,新规的最大好处是避免季末时点数据虚高,尤其是M2指标与存款规模密切相关,在过去的季末时点由于存款冲时点往往导致M2虚高,例如6月末冲时点存款在7月份回落,导致7月末M26月减少1.5万亿,增速下降1.2个百分点。新规出台后,可以预见3季度末和年末的存款冲时点将明显减少,而且去年同期存在存款冲时点,因此在数据剔除“水分”后,3季度末和年末的M2同比增速将低于预期。

实际上,在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并不存在存贷比监管指标,且利率市场化已经完成,理财产品与存款的转化现象较少,且内部考评指标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不追求盲目做大规模,存款冲时点的现象并不常见。然而,在中国经济改革以及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过程中,市场、制度不尽完善的情况下,必然会发生类似于存款冲时点的投机性监管套利行为,这需要监管机构及时进行矫正,而存款偏离度正是对商业银行这一行径的有效约束。对于监管新规,商业银行应该积极看待,虽然短期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被动调整并可能付出额外成本,但长期而言对于整个银行业、对于银行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首先,商业银行应该改变传统的时点存款考核模式,不以规模论英雄,而是考核更为真实的日均存款,从根源上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其次,在存款冲时点惯性的作用下,即使不考核时点存款,出于排名等因素分行仍有冲时点的冲动,存款偏离度也可能超标,因此在考核上还要实行负激励制度,对冲时点过多的行为进行惩罚,使存款偏离度达到监管要求。

但是,存款偏离度只是纠正银行非理性行为的一种外部监管手段,长期来看银行需要树立稳健经营的理念和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的目标,而不是短期激进、盲目追求规模扩张乃至用存款冲时点虚增规模的方式做大表面业绩。当然,这需要外部评价方式的合理与一致性,而目前正在进行的央企高管薪酬改革方案已经透露,金融央企高管的薪酬评价体系将更加长期化,薪酬或部分转化为股权,这意味着高管的行为将更加与股东利益一致,更注重长期经营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或将从根本上减少商业银行存款冲时点等之类的短期行为。

 

话题:



0

推荐

滕飞

滕飞

72篇文章 5年前更新

CFA,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首席分析师,长期为《财经》《上海证券报》等主流媒体撰写专栏。个人邮箱:tengf09@yeah.net,欢迎关注公众号滕飞宏观策略研究(微信号:tengfeifinance).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