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鉴于CPI稳中有降,而PPI逐步爬升到正增长,两者的剪刀差估计将进一步回落。不过,即使CPI降到1.5%至2%区间,仍高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这意味着央行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很小。而且随着工业品价格回升,工业企业利润或将有所改善,通缩压力减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仍会是下半年主旋律。

新公布的5月价格数据略超市场预期,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0%,低于市场预期的2.3%,意味着总体物价指数在回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上月缩窄0.6个百分点。这两个数据说明,消费者物价指数上行动力不足,猪周期已成强弩之末,蔬菜价格回归正常水平,带动物价指数下行,而PPI逐步脱离长期的深度通缩,正逐步好转,CPI与PPI的剪刀差在逐步缩窄,生活资料价格与生产资料价格“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有望改观。

CPI是反映我国消费居民价格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央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每年在全国两会上政府都会设定当年的CPI控制目标。从2000年以来,政府设定的CPI目标大多在3.5%以内,只有2008年、2009年以及2011年、2012年设定在4.0%以上,但均在5%以内。从实际完成情况看,多数年份CPI控制在政府设定目标以内,只有2007年、2008年以及2010年、2011年的实际CPI超过政府目标,但这几次超目标的原因不尽相同。

2007和2008年CPI分别为4.8%和5.9%,为1997年以来最高值,达到中等通胀水平,当时CPI高企主要由经济过热引发。一是美国正处于次贷危机前的“繁荣盛世”,出口需求旺盛,我国投资力度较大,经济呈现欣欣向荣;二是货币增速较快,平均增幅较前几年显著上升;三是2008年初南方遭遇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致使CPI达到8%以上。因此,当年由于经济过热,加上自然灾害导致CPI高企,但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外需急剧下滑,出口产品滞销,产能过剩,CPI迅速由中度通胀转向通缩,2009年全年CPI同比负增长-0.7%。

2010年、2011年的CPI高企,本质上是因2009年的货币超发引起的,2009年M2同比高达28%,增速较2008年提高10个百分点,这超发的货币一部分消化在迅速上涨的房价中,另一部分就体现在消费价格中,花了两年时间才消化,2012年CPI回落到3%以内。

今年政府设定的CPI同比上涨目标为3%,目前来看,完成全年目标很有把握。其一,从 1月起,国家统计局根据五年一次基期轮换的规则,调整了CPI构成分类及相应权重根据前5月的数据推测,食品权重从33%左右下调为20%左右,在今年食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可明显缓解通胀压力,由于食品价格受季节影响波动较大,其权重下调将在未来降低CPI的月度波动。其二,今年宏观经济仍处于“L”型筑底阶段,需求疲软,过剩产能仍有待去化,非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空间不大。其三,猪肉价格经历了一轮疯狂上涨,猪粮比价已处于历史高位,生猪存栏量自3月起已触底回升,意味着猪肉供给将有所回升,但由于长期处于历史低位,猪肉价格保持相对高位的可能性更大,但继续上涨的空间已不大;蔬菜价格由于供给回升、价格回落,带动食品CPI大幅下行,未来波动性将下降,因此食品的CPI环比或将保持相对平稳。第四,非食品CPI总体波动较小,但随着PPI的缓慢回升,带动非食品CPI或将维持环比小幅增长态势,但对整体CPI不构成显著影响。

我国PPI价格从2012年3月起就处于下降通道,降幅在去年达到峰值,全年下跌5.2%。PPI价格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影响较大,标准普尔高盛全收益指数在金融危机后的2008年6月开始暴跌,我国PPI指数从2009年开始下跌,最多同比跌幅达8.2%;2012年3月起标普指数开始新一轮下跌,2014年6月暴跌,从5100点跌到2015年8月不足2500点,跌幅超过50%,并在2016年1月继续下跌到1860点,较2014年高点跌去65%,但随后开始触底反弹,目前回到了2500点。我国PPI基本与全球大宗商品保持一致变动,2015年深度下跌近6%,1月开始逐月回升,目前同比下跌2.8%。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加上去年的低基数效应,我国PPI同比增速有望继续上行,并在年底回复同比正增长。

CPI同比增速下行及PPI同比增速上行,两者之间的剪刀差正在收窄。事实上,CPI与PPI之间的联动关系并没有那么显著,因为CPI主要影响因素在于食品价格,受气候、季节因素的影响较大,且在转型经济和开放经济的综合影响之下,猪周期与工业周期逐渐脱节。而PPI主要受石油、钢铁、煤炭等原材料价格影响,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尽管PPI对CPI的非食品价格部分有一定传导性,但只占很小比例。只有在货币超发引发全面通胀情况下,CPI与PPI才会高度一致,背后是货币因素主导,而非供需因素。因此,近几年大宗商品持续下跌,CPI与PPI走出背离行情,CPI与PPI剪刀差最高达7.9%,这种结构的分化意味着工业品面临严重的去产能压力,而消费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抗周期能力较强。

鉴于未来CPI趋于稳中有降,而PPI逐步爬升到正增长,两者的剪刀差估计将进一步回落。不过,即使CPI降到1.5%至2%区间,仍高于一年期1.5%的存款基准利率,这意味着央行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很小。而且,随着工业品价格回升,工业企业利润或将有所改善,通缩压力减轻。因而对央行而言,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仍会是下半年主旋律。

(作者系注册金融分析师CFA,中国光大银行高级研究员)

话题:



0

推荐

滕飞

滕飞

72篇文章 5年前更新

CFA,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首席分析师,长期为《财经》《上海证券报》等主流媒体撰写专栏。个人邮箱:tengf09@yeah.net,欢迎关注公众号滕飞宏观策略研究(微信号:tengfeifinance).

文章